內容來自sina新聞

江城最後7盞 老式搪瓷罩鎢絲路燈將退休



昨日記者在武昌得勝橋看到,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式路燈懸掛於空、銹跡斑斑,碗狀的搪瓷燈罩逆光下發出暗綠色的光

  本報訊(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王璽)因為面臨區域改造,位於青山區新民街的4盞老式路燈將退出歷史舞臺。這4盞路燈是武漢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路燈,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昨日,記者來到新民街124號,作別一個時代文明記憶符號的鎢絲泡、搪瓷罩。

  新民街,土路蜿蜒,串連一片蔥綠的農田與暗灰色的屋頂。入口124號是一處百年老宅。"那是1912年從一個姓王的商戶手中買下的,聽祖輩們說,他傢有11桿煙槍,吸鴉片敗瞭傢",宅子主人胡杏姑今年70歲瞭,是胡錦泰染坊的後人。

  眼前這座老宅已相當陳舊,臨街的大門還是活動木門板,屋頂仍是青瓦。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式路燈就懸掛在老宅前、銹跡斑斑。逆光而望,碗狀的搪瓷燈罩發出暗綠色的光。

  "沒路燈的時候,隻能借光別人傢的燈火行走,那時有錢人傢用汽燈、平常人傢用煤油燈",對裝燈的記憶,胡杏姑和街坊陳恒財都很模糊,隻記得方式簡單--"人挑肩扛",工具簡陋--"竹梯和爬鉤"。

  站在燈下,胡杏姑用手比劃:"夏季一到天黑,這邊的鞭鋪、香鋪、綢鋪,那邊的木器店、棉花店統統打烊,大傢走出傢門納涼,就在這燈下,談天的談天,下棋的下棋,竹床一溜擺開。"

  在大夥的記憶中,新民街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是方圓二三十裡最熱鬧的地方,是一方日用品和農產品的集散地。即便後來公私合營,店鋪大多關門,還在孩童時的他們也不覺得冷清,因為街上有燈,大夥晚上還能瘋作一團。

  8年前,新民街拆遷改造,大多數街坊搬走,聽說不久後老燈也將被淘汰,老街坊們有些不舍。有網友得知這一消息後表示"有點懷念"。

  如今,我市建於半個世紀前的老式路燈僅餘7盞,除青山新民街外,武昌得勝橋還有3盞,年內將全部淘汰。

代辦貸款 從星星螢火到街頭璀璨

  武漢百年點亮15.6萬盞路燈

  昨日,武漢路燈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全市路台中哪裡可以汽車貸款和教你如何向銀行汽車貸款金額才會高的密技燈總數已達到156105盞,除7盞老式路燈外,其他均為近20年來安裝的新式路燈。

  武漢的第一盞路燈是一盞油燈,出現在1893年,用於工廠自備照明。那時,尋常百姓傢多用煤油燈或馬燈。

  1906年5月,英商在漢口界限路8號創辦漢口電燈公司時,點亮第一站帶電路燈。而真正意義上由國人自產並供電的路燈,直到1910年才出現在武漢關。

  這之後,路燈猶如星星螢火,慢慢在城市街頭擴散開。但由於戰亂等原因,推廣並不迅速,對老百姓來說仍是難得一見。1949年新中國成立,路燈管理走上正軌,全市路燈數突飛猛進。到1957年,全市路燈達到1萬盞。

  那時,路燈的施工方式主要是"人挑肩扛"。沒有機械幫忙,隻能人工打洞、立桿。一天下來,也隻能裝十幾盞燈,效率十分低下。

  而今,武漢路燈全機械化的施工隊伍在"辛亥百年慶典"配套路燈建設項目施工中,僅55天就完成瞭首義文化區、武漢大道、東沙連通及漢街、二環線漢口段和雄楚段、機場路等的5052盞路燈安裝任務。

  如今,路燈變得聰明、智能。通過路燈智能監控系統,可實現對路燈設備的遙控、遙信、遙調、遙測和遙視。夏天白天光照長,可遙控調節開關晚點開燈;冬天夜來得早,也可根據可視度提前亮燈。

  路燈也不再隻是簡單的照明設施,還兼有安全、美觀、節能等功能。傳統的白熾燈和汞燈,被高壓鈉燈、節能型熒光燈、LED路燈取代,太陽能燈亦出現在城市街頭。(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王璽)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10-10/07304506939.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lightdute2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